不识好歹的成语故事


不识好歹

拼音bù shí hǎo dǎi

基本解释歹:坏。不知道什么是好;什么是坏。

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6回:“你这泼猴,不识好歹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识好歹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识好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改俗迁风 《梁书·何胤传》:“兼以世道浇暮,争诈繁起,改俗迁风,良有未易。”
乐道安命 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
催人泪下 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八章:“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,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……”
苦中作乐 宋 陈造《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》自注:“宰云:‘吾辈可谓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。’”
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《乌赋》:“雏既壮而能飞兮,乃衔食而反哺。”
上下其手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
丑声远播 《宋书·卢陵孝献王义真传》:“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
回光反照 元 杨暹《刘行首》第三折:“阳台雾锁,楚岫云遮,弃死归生,回光返照。”
刑期无刑 语出《书 大禹谟》:“刑期于无刑。”
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