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然自若的成语故事


夷然自若

拼音yí rán zì ruò

基本解释指神态镇定,与平常一样。

出处《魏书 卢义僖传》:“内外惶怖,义僖夷然自若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夷然自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夷然自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祸绝福连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四十二卷:“万神即时倒,合会琼羽门。使令散祸,祸绝福连。上寝玉堂,世受名仙。”
月明如水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折:“彩云何在,月明如水浸楼台。”
章甫荐履 《文选 贾谊<吊屈原文>》:“章甫荐履,渐不可久兮。”
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
将功补过 《晋书 王敦传》:“当令任不过分,役其所长,以功补过,要之将来。”
胆寒发竖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不到黄河心不死 清 蒋士铨《空谷香 虎穷》:“我一路何等劝你,你这样人,不到黄河心不死,还说什么亲戚!”
心急如焚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7回:“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没法的事,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。”
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《海国英雄记 回唐》:“叹别离苦况,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