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残去杀的成语故事


胜残去杀

拼音shèng cán qù shā

基本解释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,便可废除死刑。也指以德化民,太平至治。

出处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善人为邦百年,亦可以胜残去杀矣。”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夫报忿除害,捐残去杀,朕之所图于将军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胜残去杀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胜残去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绿林大盗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既作绿林大盗,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。”
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兵无常势 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铺天盖地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》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遮天盖地。’”
万马奔腾 宋 刘一止《水村一首示友人》:“秋光有尽意无尽,万马奔腾山作阵。”
藏形匿影 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无私。”
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之死靡二 《宋史·忠义传一》:“若敌王所忾,勇往无前,或衔命出疆,或授职守土,或寓官闲居,感激赴义,虽所处不同,论其捐躯徇节,之死靡二,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。”
囚首垢面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上》:“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