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去不复返的成语故事


一去不复返

拼音yī qù bù fù fǎn

基本解释复:重复。返:回来。一去就不再回来了。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;不再重现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


一去不复返的典故

战国后期,秦国国富兵强,各国受到威胁。燕国的太子丹到处物色可以派去刺杀秦王嬴政(以后统一中国改称秦始皇)的人,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荆轲的勇士。

公元前228年,秦军攻破赵国,迫临燕境,太子丹闻讯后非常着急,请荆轲快点出发。荆轲说:“要行刺秦王,首先得想办法接近他。如果能献上秦王渴望得到的燕国南部的土地和他的仇人樊於期的头,就好了。”

樊於期原是秦国的将军,因为得罪了秦王,才逃亡到燕国来避难的。太子丹听荆轲说要向秦王献樊於期的头,说:“那叫我怎么忍心呢?”

荆轲于是自己去找樊於期,对他说:“秦王杀了将军的父母宗族,将军不是渴望早日报仇吗?如今我准备去刺杀秦王,想借将军的头献上,好接近了他动手,不知将军意下如何?”

樊於期说:“我日日夜夜想着报仇,一颗心都快煎熬得烂了,今天方才得到你的开导!”说完便拔出宝剑自己抹了脖子。

太子丹听说樊於期自杀,哭了一场,用木盒盛上人头,把它和燕国南部的地图一起交给荆轲,并找来一个勇士秦舞阳,叫他担任荆轲的助手。

临行这一天,荆轲因为等一个住得较远的朋友,想同他一起去,迟迟没有出发。太子丹疑心荆轲后悔了,问他:“太阳已经下山了,你有动身的意思么?”荆轲说:“我不过在等一个朋友,既然你这么说,那就分手吧!”

太子丹等人知道荆轲不可能活着回来,都穿着白衣服到易水边为他饯行。荆轲请他的朋友高渐离击筑(古代乐器),自己唱起歌来。

荆轲慷慨高歌,歌声悲壮激昂,他唱道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听着这歌声,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。

唱完歌,荆轲跳上车子走了,连头都不回过来看一看。他果然“一去不复还”,后来被秦王用剑砍倒,死在秦廷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去不复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居功自满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5章:“象郝摇旗这样的人,平时居功自满,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,常发怨言。”
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取长补短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扫地出门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
将计就计 元 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:“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。”
富贵不淫,威武不屈 清·方亨咸《邵村杂记·武风子传》:“其有道者欤?不然,何富贵不淫,威武不屈耶?”
八荒之外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
笃近举远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谦受益,满招损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延访》:“谦受益,满招损。”
大树将军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诸将军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