嫉恶好善的成语故事

拼音jí è hào shàn
基本解释嫉:憎恨;好:喜欢。憎恨坏人坏事,鼓励好人好事。
出处《旧唐书·王珪传》:“至如激浊扬清,嫉恶好善,臣于数子,亦有一日之长。”
嫉恶好善的典故
唐朝时期,唐太宗十分赏识敢于直言的王珪,他让王珪评论房玄龄、李靖、魏征等人。王珪回答:在治理国事操劳方面自己不如房玄龄;文武全才、出将入相比不上李靖;谏争方面比不上魏征,但在激浊扬清、嫉恶好善方面他要超过他们四人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嫉恶好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盈科后进 | 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原泉混混,不舍昼夜,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海。” |
林下风致 | 《宣和书谱·妇人薛涛》:“妇人薛涛,成都倡妇也。以诗名利时,虽失身卑下,而有林下风致,故词翰一出,则人争传以为玩。” |
晕头转向 |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 |
八斗之才 |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 |
紫陌红尘 | 唐·刘禹锡《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,戏赠看花诸君子》诗:“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” |
形神不全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选则禄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” |
肝胆过人 | |
目不转睛 | 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。” |
十全大补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5回:“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,开了脉案,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,便去了。” |
苦口之药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