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之不恭的成语故事


却之不恭

拼音què zhī bù gōng

基本解释却:推辞;谢绝。指对别人的邀请、赠与等;如果拒绝接受;就显得不恭敬。

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‘却之却之为不恭’,何哉?”


却之不恭的典故

战国时期,孟子的学生万章向孟子请教人际交往的问题,孟子认为对人应该恭敬。万章说:“一再推却,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的,为什么?”孟子说:“高贵的人送东西给你,你如果拒绝就是不恭敬的,因此你应该接受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却之不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双凫一雁
绳之以法 汉 冯衍《上疏自陈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
催人泪下 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八章:“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,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……”
定时炸弹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,就会留下祸根,成为定时炸弹。”
骄生惯养 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》:“富贵家之小孩,骄生惯养,大半身体柔弱,时膺疾病。”
上下其手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
望风扑影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51回:“蒋平道:‘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?不是望风扑影么?’”
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,今番杀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问他,却也怀着鬼胎。”
止沸益薪 明·李贽《为黄安二上人书》之三:“对高洁人谈高洁,已为止沸益薪,况高洁十倍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