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乔吉的诗 > 折桂令·风雨登虎丘

折桂令·风雨登虎丘

[元代]:乔吉

半天风雨如秋。怪石於菟,老树钩娄,苔绣禅阶,尘黏诗壁,云湿经楼。琴调冷声闲虎丘,剑光寒影动龙湫。醉眼悠悠,千古恩仇。浪卷胥魂,山锁吴愁。

折桂令·风雨登虎丘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半空中风雨布生,给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气氛。

怪石像猛虎或卧或蹲,古树伛偻着屈曲的树身。

寺院的台阶上蒙着绿苔,两旁的诗壁上沾满了灰尘,藏经楼偎伴着浮云,也显得那样的湿冷。

虎丘塔边再听不到古时的琴声,龙潭水粼粼摇动,仿佛存留着宝剑的寒影。

我睁开悠悠的醉眼,回顾历史上的虎斗龙争。

如今只见浪涛卷动着伍子胥的英魂,青山无语地锁留着吴国灭亡的怨恨。

注释

虎丘:在江苏苏州市西北,相传春秋时有虎踞丘上三日,故名。

於菟(wū tú):虎的别称。

钩娄:枝干屈曲伛偻的样子。

琴调冷声闲虎丘:虎丘寺塔基,原为晋司徒王珣的琴台,故谓“琴调冷”。

剑光寒影动龙湫:虎丘有剑池,相传吴王阖庐以宝剑殉葬,后秦始皇开掘找寻,有神龙跃出而成池。湫,深潭。

胥魂: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,精魂不散,成了涛神。

吴愁:春秋时吴国终为越国所灭,故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天下阅读网.折桂令·风雨登虎丘

折桂令·风雨登虎丘鉴赏

 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绘传达给读者,是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常法。该曲的特点,即是将虎丘的群景有意识地作为诗人怀古意绪的外化。所以在曲中,“半天”虽颇具典型性,却并非作者着力表现的主体,仅作为一种冷色调氛围的构成因素。这种严冷的色调,正是作者抚今追昔、“千古恩仇”的内心情潮的折射。曲中写怪石老,以及“苔绣”、“尘黏”、“云湿”,并不着重于的介入,而更多地体现出岁月霜的影响;“琴调冷”、“剑光寒”两句,更是老练地将古迹的历史与现状沟通。这种取景传象的手法,正是古人所说的“思接千载”,以及对待景物的“取其势而不取其质”。

  当然,作者也并非将“登虎丘”的“”完全置于一旁,结尾两句“浪卷胥魂,锁吴愁”,便重又巧妙地转回到了的影响。须知虎丘旁只有一条叫塘的小溪,无“浪”可言,而虎丘本身明秀佳丽,也很难与“锁愁”的形象联系在一起。然而在“半天如秋”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,凄迷,天地川足以为之改容。这两句既是怀古意绪的延伸,又是对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写,可谓虚实相兼。

乔吉简介

唐代·乔吉的简介

乔吉

乔吉(1280?~1345) 元代杂剧家、散曲作家。一称乔吉甫,字梦符,号笙鹤翁,又号惺惺道人。太原人,流寓杭州。钟嗣成在《录鬼簿》中说他“美姿容,善词章,以威严自饬,人敬畏之”,又作吊词云:“平生湖海少知音,几曲宫商大用心。百年光景还争甚?空赢得,雪鬓侵,跨仙禽,路绕云深。”从中大略可见他的为人。剧作存目十一,有《杜牧之诗酒扬州梦》、《李太白匹配金钱记》、《玉箫女两世姻缘》三种传世。

...〔 ► 乔吉的诗(112篇)

猜你喜欢

不见明湖近六十年过济南同张振卿前辈雨泛饮于湖榭

清代陈宝琛

岱云随车度清济,一雨濯遍明湖荷。夥颐湖舫始何岁?楼观突兀周四阿。

小沧浪馆最眼熟,丱角逃学频频过。湖心古亭旧驻跸,诗刻长与光林萝。

范太史杨评事携酒榼过清凉山中

欧大任

忝摄名山长,精庐为客开。爱君乘兴发,骑马到门来。

馆阁词人笔,云霄法署才。金陵逢二妙,堪醉凤凰台。

甘露寺多景楼

刘璟

南连吴会北维扬,俯瞰江流万里长。甘露旧从天上落,庆云时傍日边翔。

莺啼淑景园花媚,龙蛰清秋海气凉。前代英雄筹策处,至今人事几兴亡。

挽陈提举 其一

赵善括

蔺璧虽期复,苏书竟不还。庆馀钟令绪,才大压尘寰。

劲正三朝老,从容半世闲。会心真是老,一笑别人间。

丰厓雨中有怀奉答

明代朱朴

春雨作风风作雨,城南閒却望春台。人曾有约漫相失,老不待招还自来。

酒兴诗狂难料理,黄莺紫燕莫疑猜。倦飞亭上晴堪赏,分付桃花缓缓开。

王爷庙次韵黄山谷登快阁

清代陈忠平

几度登临约未成,偶从雨隙得微晴。烟光色散诸般幻,水镜天开一线明。

香火终年车络绎,沙丘亘古棘纵横。我来不为前途卜,但与閒鸥有旧盟。